Mark for SpringCloud
一年来除了例行机械地忙碌于常规的、繁琐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外,欣慰的是做了些许DevOps的改进。接下来得再玩点新花式,对现有管理的几个系统架构上做些许改进。逐步调整为微服务架构。
优点
- 服务独立,耦合性低
- 单个服务依赖少,启动快速
- 更加适合敏捷开发,针对单个服务发布版本快速
- 职责更加明确,服务拆分利于团队之间分工
- 服务可以动态按需扩容
- 代码复用,每个服务提供REST API,所有基础服务必须抽离
劣势
- 调用复杂性高,各模块通过Http来通信,这当中会产生诸如网络、容错、调用等多种问题
- 独立的数据库,分布式事务
- 测试难度增加,涉及大量接口,自动化测试尤为重要
- 运维难度提升,部署、监控更为复杂
和生物的渐进式演化一样,系统重构最好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。做好重构规划,抽出业务服务,再抽出这个产品所依赖的基础服务。尽量将重要的,影响重大的模块放到后面。
不要想着一步登天,在保障现有业务稳定运行情况下,稳步调整改进。
Spring Cloud 主要模块
- Eureka:服务注册中心,用于管理服务
- Ribbon:基于客户端的负载均衡组件
- Hystrix:容错框架,防止服务雪崩效应
- Feign:Web服务客户端,简化Http接口调用
- Zuul:API网关,控制路由转发、请求过滤
- Config:分布式配置管理
- Sleuth:服务跟踪
- Stream:构建消息驱动的微服务应用框架
- Bus:消息总线